2008年12月30日 星期二

龍蝦裝死

這只龍蝦蠻奇怪,一身藍衣惹人愛。”龍蝦常為淡青色和淡紅色,可在洞庭湖做了20多年水產批發生意的曹雲華店內有一隻龍蝦卻一反常態,通體為藍色,讓圍觀者驚訝不已。

  記者昨日在曹雲華的店中見到了這只藍色龍蝦,它高高蹺起的鬍鬚,強健有力的鉗子,看似與其他龍蝦無異。
  
  然而,由於這只龍蝦穿著罕見的藍色“盔甲”,與旁邊的紅色龍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它看起來很活潑,在魚缸中和觀賞魚一起嬉戲,紅的金魚、藍的龍蝦構成一幅漂亮的畫面。

  當曹雲華取出藍色龍蝦供記者拍照時,它竟然躺在桌子上一動也不動。“莫非突然死亡了?”曹雲華焦急不已。但將龍蝦重新放入水中時,它居然翻了個跟頭後,盡情暢遊,展示出非凡的游泳技能。曹雲華笑言:“這傢夥精怪著呢,還學會了裝死。”

  據曹雲華介紹,這只個頭偏小的藍色龍蝦是他于4月下旬從華容一個小商販手裏收購過來的。當時曹雲華打開盛滿龍蝦的泡沫貨箱時,一眼就認出了這個與眾不同的傢夥。“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做了20多年水產批發生意,真沒見過藍色的龍蝦。”

  曹雲華無意出售這只珍貴的藍龍蝦,將它養在一個長方形玻璃魚缸內,成為眾人競相爭睹的珍奇。曹雲華早晚用發餅喂它兩頓,還得留意它會不會遭觀賞魚“欺負”。得到曹雲華的精心照料,藍龍蝦生活得十分愜意。

  岳陽市漁業檢測中心的專家見到這只龍蝦的照片後告訴記者,這種龍蝦學名叫澳洲淡水小龍蝦,藍色龍蝦在洞庭湖非常稀少,平均每2000萬隻龍蝦中才會出現1隻。

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

島蚺科

島蚺科是爬蟲類蛇亞目真蛇下目下的其中一個科,又稱「雷蛇」。[2] 此科是位於模里西斯及附近少數島嶼上(如圓島)的當地蛇種,科下只有兩個屬。島蚺曾經在模里西斯一帶生活,不過當中的個別品種已因為當地人文活動及過份牧豬的影響之下,而遭到滅絕。此科曾經隸屬於蚺科之下,但後來分出成一個獨立的蛇科。科下目前只有兩個單型的種屬受到確認。

蚺科

蚺科(Boidae),是原蛇總科下的一科,屬於蛇類中較原始的一支。其中包含沙蟒亞科(Erycinae)與蚺亞科(Boinae),共有約9屬。

穴蝰科

在早期,穴蝰科下的大多數種屬,都根據牙齒的型態而被分類到其它蛇科之中;而所謂以牙齒型態分類者,包括「無毒齒類」、「後毒齒類」、「前毒齒類」及「似蝰毒齒類」四種。從分子學及物理學的研究中,要把穴蝰科的蛇類與其它蛇科作準確連繫是有一定難度的,無論對各種分類法怎樣解說往往都會產生爭議。為了避開具爭議性的歸類方式,這個蛇科裡的蛇種才會被獨立成今日的穴蝰科。

穴蝰科

在早期,穴蝰科下的大多數種屬,都根據牙齒的型態而被分類到其它蛇科之中;而所謂以牙齒型態分類者,包括「無毒齒類」、「後毒齒類」、「前毒齒類」及「似蝰毒齒類」四種。從分子學及物理學的研究中,要把穴蝰科的蛇類與其它蛇科作準確連繫是有一定難度的,無論對各種分類法怎樣解說往往都會產生爭議。為了避開具爭議性的歸類方式,這個蛇科裡的蛇種才會被獨立成今日的穴蝰科。

倭管蛇科

倭倭管蛇主要分佈於馬來西亞西部及印尼蘇門答臘島一帶。 [管蛇科屬下的兩個品種與管蛇科的品種相當相似,其犁骨附近都欠缺了蛇類應有的下巴凹槽與及牙齒。

筒蛇科

筒蛇主要分佈於南美洲亞馬遜雨林、蓋亞那及千里達及托巴哥一帶,體型普通,平均身長只有70公分。牠們是卵胎生的蛇類,主要進食甲蟲、蚓螈、小型洞棲蛇、魚類及蛙類等動物。筒蛇身型筆直,身體各部位直徑相若,尾部短小。體紋呈紅色或黑色,細小的眼睛藏於頭部的巨鱗之下。

象鼻蛇

瘰鱗蛇的腹部沒有寬闊的鱗片,而且雙眼長得接近頂部(身背),故此所有瘰鱗蛇都是水行性的。牠們最為人注意的特色是其鱗片,瘰鱗蛇的表皮質感鬆弛,比起同體型的蛇類而言顯得過份地碩大;而且牠們的鱗片並不是逐片相互重疊的,反而是像金字塔一般以錐狀堆積。瘰鱗蛇擅長伏擊獵食,牠們會潛藏在河床、溪澗中,等待魚類游近,再以身體突擊地把對方捲起來。牠們的鱗片相當粗糙,因此能穩穩抓著滑溜的魚類。成年的瘰鱗蛇身長約在60公分至2.5米之間。

蛇的介紹

蛇是無足的爬蟲類動物的總稱,屬於有鱗目。正如所有爬蟲類一樣,蛇類全身佈滿鱗片。所有蛇類都是肉食性動物。目前全球共有3,000多種蛇類,包括體型最短的細盲蛇(約有10公分)以至最長的蟒蛇及蚺蛇(最長紀錄約9米以上)。為了配合蛇類窄長的身體,成對的內臟(如肺、腎)會在蛇體前後排列,而非左右互對。

部分蛇類擁有毒性,能令被其咬擊的生物受傷、疼痛以至死亡,而且蛇毒的主要目的並非自衛,而是具備侵略性、征服性的。生物研究指蛇類大概於白堊紀時代由蜥蜴類衍生而成,不過亦有專家認為部分蛇類早已有能生活於水中的器官,因此不會是作為陸地霸主的爬蟲類所衍生的。現代蛇類的分類研究,大概可追溯至古新世時代。

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

~熊貓~

大熊貓(學名:Ailuropoda melanoleuca),通常稱熊貓(原名貓熊),是屬於熊科的一種哺乳動物,體色為黑白兩色。熊貓生長於中國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,是中國特有的野生動物,亦為國寶。全世界現存大約3100隻左右,由於生育率低,加上對生活環境的要求相當高,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中評為瀕危動物。
進化出來的「拇指」可以讓大熊貓靈活的抓握竹子


大熊貓古今有許多別名:食鐵獸、大貓熊、竹熊、白熊、花熊、貘、華熊、花頭熊、銀狗、大浣熊、峨曲、杜洞尕、執夷、貊、猛豹、猛氏獸、貔貅等。

2008年12月2日 星期二

熊貓的傳說

很久很久以前,熊貓是渾身雪白,半點黑色又沒有,如白熊般, 一個名叫洛桑的姑娘在山上牧羊,她甜美的歌聲使熊貓們如痴如醉,圍繞在她的身邊且歌且舞,洛桑姑娘手持羊鞭,也保護著熊貓。一天,熊貓突然遭到金錢豹的襲擊。洛桑姑娘挺身而出,舞動羊鞭朝金錢豹抽去。金錢豹放開了熊貓,朝洛桑姑娘猛拍過去。熊貓們得救了,但洛桑姑娘郤倒在血泊之中。當她的三個妹妹聞訊趕來,洛桑姑娘已然與世長辭了。熊貓身披黑紗,向洛桑姑娘致哀。悲痛之聲惊天動地,汪汪眼水如溪如流。忽然,天空中閃現出萬道霞光,金燦燦的那麼耀眼。洛桑姑娘出現在雲端,笑容可掬地對三個妹妹說:山上的野獸還沒有消滅,我要永遠屹立山中,保護熊貓! 霞光消失後,洛桑姑娘和她的三個妹妹化為四座高聳嵯峨的山峰。 迄今,在臥龍自然保護區西北邊緣,屹立著四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,俯視群山。那四座山,便叫四姑娘山-----洛桑姑娘和她的三個妹妹化成的高山。 熊貓深深銘記著四位姑娘的恩情,永披黑紗,表示掉念。從此,熊貓的皮毛變成黑白相間,它的眼圈也哭黑了。 四姑娘山,是熊貓的保護神的象徵。

熊貓的習性

除了竹子外,熊貓還有時會吃肉食或其他代食品,但牠們主要的食物(大約99% )都是竹,在中國竹就有300種之多,某些竹還可生長超過4.5米,而熊貓最愛食的竹就是傘竹、箭竹、金竹、冷箭竹、大箭竹、拐棍竹、筇竹等20種左右。熊貓大多數都坐著或躺著用前爪抓著竹芛或竹莖,並用牙齒剢掉外層的硬皮然後再吃裏面較軟的纖維,大約要吃13公斤以上;熊貓本是肉食動物,但由於牠們行動緩慢,捕捉不到食物才逐漸演化以竹子為主食,也要適應食物,牠們的胃壁極厚,牙齒可咬斷直徑3公分的竹子。由於牠們只吸取竹子成分的20%至30%,所以牠們必須一天進食十至十二小時,就連冬天又也不能冬眠,要找尋食物來攝取足夠的營養來維持生命。熊貓也吃麥苗、玉米苗、玉米、饅頭、米食之類。餓了的時候,甚至會上樹掏鳥蛋吃。四川王郎一帶居民,多次發現雞窩裏的雞蛋被饞嘴的熊貓偷吃了。

熊貓非常喜歡水,可以說,森林中有水的地方,就可能找到牠們的蹤跡。牠們喜歡在河谷的水中游泳,有時侯常喝水喝得脹鼓鼓的,動也不動。除了以外,熊貓為了保存體力,睡覺睡得很多。牠們可能會讓自己舒舒服服的趴在樹上,或是把頭枕在後腿,蜷縮在竹林裏。在平時,牠們會待在地面上,但在有限陽光照射的白天,牠們喜歡爬到樹枝上曬太陽。牠們常就這樣昏昏沈沈地睡了一天後,到了黃昏才開始活動並尋找食物。

熊貓的特徵

頭:與身體比起來,牠們的頭顯得又大又圓。

眼睛:長在黑色的毛髮裏,小而明亮。

耳朵:長有黑毛,並長在頭頂。

尾巴:長得短小而扁平只有15公分左右。

牙齒:牠們的牙齒和人類一類,也有乳齒和恆齒的區別。一隻成年的熊貓有四十二顆恆齒,其臼齒大小約為人類臼齒的七倍,牙齒面長得既寬大又扁平而且還參差不齊,但可強勁而靈活地將竹子咀嚼得碎爛。

前腳:也是爪,長得短小(走路很慢)和有尖銳的趾爪,抓取物品全靠拇趾。

後腳:也有尖銳的趾爪和短小的腳,但沒有前腳那麼有力。

體形: 一隻成年的熊貓約重200至300磅,身長1.5米,肩膀部位高0.9米,一般雄性比雌性大10%

皮毛:相當厚密堅硬(一隻成年的熊貓的毛可長到10厘米),皮毛外層被一種油性物質蓋著,這種厚而油潤的皮毛在寒冷、潮濕的地方有保暖之用。

毛色:熊貓的毛色,是黑白相間。在雄性熊貓腹部,毛是棕色的,臂部及股外側也有棕褐色的毛,雌性熊貓腹部,毛色淺褐帶灰,口角有棕褐紋,喉部灰褐色,在1958年,中國還發現一隻棕白相間的熊貓。

肌肉:熊貓的後腳不如前腳那麼有力量,因些牠的行動緩慢且笨重。

骨頭:非常粗大,而且幾乎是和牠們身軀大小相同重量的兩倍。

可愛的熊貓

由於熊貓屬貓科,故稱為“貓熊”應該是絕對合乎學理的,然而,牠老家中國大陸的13億人,郤偏偏要叫牠“熊貓”。原來,民國29年在重慶舉辦的動物標本展覽會,說明牌上以由左至右的中、英文寫著“貓熊”的學名,因當時中文書寫習慣由右至左,故觀眾皆誤以“熊貓”稱之,如此一誤數十年,至今大陸仍堅稱熊貓,而台灣則因距離較遠,較為客觀,大多依學名而稱之為貓熊。

熊貓幼崽通常在夏未出世,妊娠期大約97至163日,這是因為交配後熊貓腹內不是馬上開始發育,要等熊貓有充足食物之後才發育,熊貓除了大量進食外,在此時牠們還會在樹穴中築巢準備生產;一旦發育,只需45至60天便能出世(如一次生出兩胎或以上,熊掌媽媽便會放棄弱小的一隻!)幼崽出生的第一個月是沒有生存能力,只得56~140克重﹝約為母親體重八百分之一﹞和15厘米長,而且沒有牙齒、眼睛也是開不著、爬也不會,要靠媽媽的餵養、溫暖、保護。六周後,幼崽便可睜開眼睛,而且毛髮也會稠密了,不過牠們仍走不了路,只能打滾,只好待十二周後,牠們才可用小腿站立和走路,但生活仍以睡覺為重心。二十九周後,體重達十五至二十公斤,牠們開始成熟,斷了奶,開始食竹子,而且還能走路和爬樹,性情變得十分活潑好動,但還要媽媽的保護和學習如何與別的熊貓交流。三年後,幼崽便會成為成獸。